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康亚飞
位于郑州市高新区的亿达科技园报告厅内,一场关乎城市创新发展的对话正释放着灼灼热力。
7月30日上午,由郑州市知识产权维权保护中心组织的郑州市专利转化运用工作交流会在此举行。来自高校、企业和区县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代表汇聚一堂,分享经验,寻求协作。
交流现场,一组数字勾勒出郑州专利工作的最新轨迹——2025年上半年,全市专利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86.61亿元,同比增长20.1%,占技术合同总额的三分之一,专利交易持续活跃,在产业创新中的引领支撑作用进一步巩固。
转化的舞台,前所未有的广阔。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有效发明专利达到4.4万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3.7件,厚植了转化的沃土。聚光灯下,既有单项专利6000万元的大额转让,又有专利作价入股、收益分成等等多元转化模式,成为引进企业、招徕资本、凝聚人才的磁石。连续三届的郑州市高价值专利运营大赛,持续为创新主体赋能。
展开剩余62%服务的靶心,日益精准聚焦。根据最新经济普查数据显示,郑州市有效发明专利80.3%来源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市1634家规上战新企业中,1484家拥有高价值专利,占比高达90.8%,结合全市二十余所重点高校院所,构成郑州市核心创新圈层。
服务的引擎,注入前沿动能。目前,郑州市知识产权维权保护中心正运用AI技术定期检索全球专利数据库,精准捕捉侵权线索,大幅提升核心专利保护强度。AI让侵权预警技术及时、精准发现国内和海外专利侵权信息,助力企业从被动维权转向主动布局。此外,通过“起点计划”,引导企业对易遭侵权技术进行二次创新,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优势。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在登封瓷金科技、荥阳三华科技等企业进行试点。
本次交流会,是对落实国家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部署成效的一次阶段性总结。现场,还对转化运用成效突出的高校、科研院所发放了近200万元的知识产权运营项目资助奖金,邀请新材料、高端装备、低空经济等领域17家企业代表围绕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经验、高价值发明专利本地产业化成效等方面进行经验分享,针对专利转化运用制约“瓶颈”提出技术需求,高校代表认领企业需求并现场答疑解惑。
一项项先进经验在此交汇,一条条转化路径于此明晰。一粒粒专利的“金种子”,正借助多方合力,在郑州的产业沃土上加速萌发、成长。
万隆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